因為向來有書寫日記的習慣,筆和紙就成為日常不忘的循序動作;十八歲至今每天握筆寫字,不僅是日記留憶,文學創作的流程也成為彷彿自省和修行的心靈洗滌,現實生活中紛擾、困頓、紊亂間,反倒是靜好的尋求淨心。

我遙想:百年前,中國文人如何以毛筆敬謹的賦詩論文,西方史哲以鵝毛筆紀實在羊皮卷上的莊重……想見在一筆一畫勾勒的過程,那顆原是焦慮於世代、時局之動靜中的苦思和憂喜之際的心,是花朵綻開、秋葉凋落……。

用筆凜助聽器價格洌,彷彿寫下最後的,生命遺言。

究竟是深怕遺忘,也許只為了留情…。

歲月流去無聲,悄然地夜夢零碎,喧譁地日晝世情變幻,拿起筆來,相信都是最真摯、虔誠如面對神啟的一刻。如果沒有筆和紙,心靈獨語的託付將是怎般的荒蕪與孤寂?夜未眠,孤燈下,百年之後科技凌越一切的今時,一根手指點撥電腦鍵盤,資訊繁複可想像的豐饒,但是無由而來的不免狐疑和失落……愈感生命的荒蕪、靈魂的孤寂,冷風吹過。

或許是舊情懷不忘,或許是難以忘卻的記憶,我偏愛以筆就紙的書寫方式;哪怕在遠方旅行時,隨身背包裡一本空白筆記冊,一枝助聽器原子筆,一枚修正液,有感則寫,無思棄字。自然的思索,自在的放空,自由的書寫…。

家裡書房,老派鋼筆汲吸深藍墨水,總像是一次莊重的虔敬儀式;彷彿古代僧侶抄經之前的合掌、靜禱……緊握筆桿,深吸一口氣,筆尖著紙,猶若種花、植樹的期待生命再生的萌芽,自有典型的形成字的風格,人之品性。

為什麼許多老年人都不太想配助聽器呢?其實不外乎是因為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,(這也是聽障者最需心理建設的部分)所以老年人會漸漸地離開人群,不易與人溝通,也不願意與人聊天,慢慢的社會圈就越來越小,阿公無法與孫子溝通,吃飯聽不清楚大家在講些甚麼?每次只能笑笑點點頭,卻無法表達意見,又不好意思讓兒女知道他聽不清楚,加上現代人大都很忙碌,根本不太願意與父母同住,因此老年人在選配助聽器上就會出現一些問題。祈盼為人子女、為人父母的,對於有聽力損失的小孩或是老年人們,及早幫助其選配一個適合他的助聽器,讓聽障者回歸聽人的世界,與人溝通無礙,互動良好,這樣他們的人生才會更美好更充實。

青春的最初,逐暮的最後。執筆一字一畫,勾勒、轉折、誤植,都是舞蹈獨自的美麗姿勢,自我與心靈對話的一再演出……不被科技程式所規定、制約,就是生而為人真正由衷的自然自由且自在自得,筆觸正印證人格的真情實意,暫時避遁於科技,還原初心的潔淨。

潔淨如筆記冊的素雅,掌中書般地五十開本,適合隨手寫詩,三十二開本宜寫散文,二十五開本當然寫小說最好了。這是我和筆紙之間的默契──我向來是不藏私的在課堂講座上,面對今時擅用電腦、手機等科技產品的新世代小友建議,請莫忘在書包中置筆記冊、墨水筆各一,助聽器推薦隨想隨寫,將是何如快意!

研墨古書法,遙想古時王羲之〈蘭亭序〉,汲墨今手寫,詩人余光中允為第一人。這是我的寫字定論,那已不只是字體的端美,而是古今筆和紙最美麗的舞影翩然,猶若春夏蝴蝶飛,秋冬紅葉和白雪…。

至於我自己,寫字在於對文學創作的無上致敬,日記與散文和餘緒外的新詩、小說,都是美和愛的由衷追尋,青春的你,試筆如何?

助聽器跟聽損之間的關係,並不是直接配戴放大外在聲音,助聽器就選購完畢哦,建議在遇到聽力有問題或受損時,可以先尋找專業的聽力師做助聽器方面的建議與評估諮詢,了解自己的聽損狀況,再去選購適合自己的助聽器,也比較不會有問題。就像你在購買近視眼鏡時,會先做驗光了解眼睛近視的度數一樣,搞不好你以為近視很深,但其實是因為還有散光呢!所以知己知彼才能對症下藥,而助聽器的概念也是如此,如果是年紀比較年長的長者,或是手較不靈活的孩童,建議都是配戴耳掛式比較方便穿脫,也避免在使用配戴時,會需要他人幫忙,比如來說:深耳道耳機,可能還要抓取那條拉線,才能取下,取下後可能也會不小心脫手,而遺失耳機等等狀況發生。在選購時還是要聽從聽力師以及助聽器診所的建議比較洽當,因為要評估的不只是手部靈獲度,可能還有其他聽損情況或是使用習慣等等,都會因此影響你的選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casthornts 的頭像
    lucasthornts

    lucasthornts的部落格

    lucasthor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